案例分享 / 高雄地區
2025-09-16
在高雄建築工程頻繁,供應鏈關係多而複雜。這個案例的主角是本地一間建材供應商,與承包商有書面契約與送貨簽收紀錄;原約定三個月內付款,但屢次延遲,最終累積近新台幣兩百萬元的應收帳款。
對方以「工程款尚未撥付」為由推託,電話開始少接,書面回應含糊,讓供應商的現金流急速惡化。經過多次自行催收無效,供應商選擇委託我們協助。
我們的團隊先從合約、送貨單、發票、對帳單以及雙方通訊紀錄著手,確認債權性質與金額。
確認債權無誤後,評估可能的法律路徑與動作優先順序(例如:協商、發函要求履行、或採取訴訟/支付命令等),並向客戶清楚說明每一步的利弊與預期時程,讓客戶能在風險可控下決定策略。
我們採取的是「溫和而堅定」的合法催收手法——口頭聯繫、正式函件、以及提出可行的還款方案。
不同於以往粗暴或違法的討債方式,我們以專業商務語氣說明債務法律效力,並提出分期還款、保證金或擔保等可接受的替代方案,目的在於讓對方在保住商譽的前提下恢復付款意願,同時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。
透過三週有計畫的追討與協調,最終對方接受分三期支付的方案,且在簽署還款協議後按期支付第一期款項。
供應商因此得以緩解燃眉之急,恢復與其他供應商的信用往來,並避免因資金斷鏈被迫停工或延遲薪資發放。
我們也在協議中加入追索條款,以保障未來若再發生拖欠時的快速回應機制。
客戶表示最滿意的是過程的透明與合法性:「不用擔心會被罵或是觸法,專員用專業把事情處理好,讓我能安心回歸業務經營。」
若您在高雄面臨類似問題,建議先保存完整的交易憑證、書面往來與對帳紀錄,並在初期就尋求專業諮詢。合法討債不僅能追回資金,更能避免破壞商譽或引起不必要的法律風險。